/ 正文
2022年11月行业周讯
发布时间:2022-11-30
2022年行业周讯(10.31-11.06)
10个月,62笔融资,哪个赛道是物流业资本市场上的香饽饽?
一、2022年前十月投融资金额达652亿元
1.1 近两年物流领域投融资金额普遍增高
2022年1~10月,物流行业共完成共计652亿元的融资。虽然与2021年同期相比减少26%,但已经超过了2019年全年的投资金额。再往前看几年,“资本寒冬”的说法已经得到了缓解,近两年物流领域投资额出现了增长。
1.2 2022年前10个月投资事件回顾
根据运联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10月底,物流行业共完成62笔融资,涉及金额652亿元(其他币种已转换人民币);与前几年同期相比,融资次数有所减少,但融资金额均大有提升。具体融资事件统计如下表所示:
1.3 统计口径解读
本文所列物流行业投融资数据统计,只包含了物流行业及周边关联上下游的融资事件;而主要上游做商流/贸易的企业,以及下游主要服务于周边产业的相关企业,则未被统计在内。
如6月份,华凯易佰收购其剩下10%股份的易佰网络,主营业务为科技类产品的跨境电商贸易,物流并不是其主要经营业务,因此未被统计;2月份,岭郅中国获得安祖高顿的一笔巨额融资,也是因为其主要经营工业、产业园区,主要服务对象并非物流企业,因此也未被统计入内;另外,几何伙伴、知行科技、米袋集团等自动驾驶及租赁平台,也是因为其服务对象主要为乘用车,均不在此次统计范围内。
二、融资金额大了:早期资本离场,后期轮次逐渐增多
2.1今年物流行业超大额融资数量特别多
62笔融资事件中,最大的一笔融资是马士基对利丰物流的收购,金额高达259.2亿元。说来也巧,2020年最大的一笔融资,则是利丰的私有化,金额达66亿元。仅2年的时间两次卖身,昔日巨头被反复交易。现今,利丰物流已成为船公司的陆运板块业务。
其他像京东近90亿元收购德邦,京东产发获华平、高瓴8亿美元青睐,以及红淖铁路、宇培、G7、嬴彻等企业的融资,都是超10亿元的巨额案例。
2.2 早期资本离场,新项目已经没有那么“香”了
2020年-2022年,疫情的反复冲击下,投资市场节奏明显放缓,许多资本变得谨慎。尤其是2022年,资本可以说是慎之又慎,比如过去几年活跃于物流领域的红杉资本、钟鼎资本等,都选择了观望。
具体来看,从2021年底除了投资极兔速递,继续跟投中通快运、货拉拉等物流企业外,红杉开始减少物流领域的投资数量,而将目光投到了更为稳定的下游科技型企业,试图在智能仓储、无人驾驶、新能源等细分赛道也打造出龙头企业。
2022年至今,钟鼎对物流领域基本持观望态度,仅有两笔投资:10月份投了纵腾,6月份投了迦智科技。总体来看,钟鼎2022年至今共计投资29起,行业分布上游电子、百货、汽车、航空、户外装备制造商以及一些系统研发型企业。可见现在的钟鼎并不能被称为“专投物流”,只是对物流赛道更为谨慎的同时,尝试开发许多新的机会点。
2.3 后期轮次逐渐增多,“成品”标的更具稳定性
从融资轮次分布上来看,C轮及之后轮次的融资共35次,占比56%。由此可见,过去近3年来,由于疫情的冲击以及行业不稳定等原因,投资人已经从寻找创新模式标的,转向寻找已初具规模或一定地位的标的。初创型公司除非是模式非常新颖,亦或是具备独特的资源,否则难以吸引资本的眼球了。
三、热门赛道,玩家并购与上市动作频繁
2022年以来,资本可以说是慎之又慎。基本从2021年开始,多数资本在物流领域的出手次数不超过2次。从产业赛道来看,产业玩家的资本行为更为活跃。
3.1 科技、跨境仍然为物流热门赛道,危化物流位列第三
2022年1~10月物流行业各细分赛道中,物流科技、跨境、危化品融资次数占到前三。其中,物流科技仍然是最热门的赛道,共获得26次融资,占到总融资次数的42%左右,包含自动驾驶、智能仓储以及新能源等一系列近几年大热的赛道。
跨境电商的交易额连年增长,带动跨境物流受资本追逐;危化则伴随着多家巨头的整合并购,使得今年投融资活跃。
3.2 最热门的物流科技赛道融资阶段正在向后平移
细分来看,我们可以发现,物流科技赛道B轮以前占到了15次。此外,往年物流科技领域的投融资案例中,企业多处于发展早期,通常是因具备技术壁垒而受到资本青睐。
但2022年以来,物流科技板块D轮及D轮以后的案例有10家之多,占整体比重的38%,主要表现为如科捷、井松等智能仓储企业的IPO,酷哇向物流赛道的横向跨界,G7、海柔、极智嘉等巨头的战略性拓展等等。多个物流科技赛道的巨头们,已慢慢步入融资后期,能否经历住时间的考验并最终上岸成为了资本关注的重点。
3.3 危化赛道正式进入并购+上市的整合阶段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危化品赛道“异军突起”。近些年,危化品物流赛道正在进行颠覆性的整合,零散运力闲置,尾部玩家被逐步清出;并且,随着行业监管升级,危化品运输行业得到了良性的发展,头部玩家逐步提升自身规模,不断对外并购。未来,运营优质、管理精细化的危化物流企业将慢慢获得市场话语权。
2022年至今,已经有2家危化品赛道企业成功IPO,分别是兴通股份、永泰运;此外,密尔克卫、宏川智慧等危化巨头纷纷对外收购,扩张危化品物流版图。
四、未来的机会点:物流科技、跨境物流及大件物流
物流实际操作层相关赛道虽然关注度不高,但不代表没有机会。大件和危化物流领域,伴随着行业整合,或将成为资本下一角逐地。
4.1 物流科技融资门槛逐渐变高
虽然物流科技领域每年的融资案例不在少数,但从近些年的数据对比中能发现,物流科技这条赛道的融资门槛正变得越来越高,单笔融资金额越来越高。
拿智能仓储赛道来说,海柔、极智嘉等的融资阶段也到了后期,上市指日可待。虽有新血液不断进入,但能拿到真金白银的却是少数。过去,可能你用技术信息差“蒙混”过去,但未来一定是看商业化落地的结果。如果不能真正为行业降本增效,就注定被淘汰。
4.2 跨境市场稳步增长,跨境赛道已经不止于货代,其他细分都具备投资价值
2020-2021年的“海运浪潮”下,能活下来的货代企业活得都很不错,不少也受到资本追捧。伴随着国内跨境贸易的增长,特别是跨境电商交易额的逐步稳定增长,跨境物流快速发展。
特别是海外仓赛道,独立站模式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这类企业效仿“前置仓”前端备货的模式,获得2.0的提升后备受市场好评,相信近两年资本的跟进下能彻底建立起自身的护城河。
另外,跨境物流平台也是资本较为关注的热点。平台通过整合社会闲散运力,以及利用自身跨海外市场资源,提供更为完善的门到门解决方案。
4.3 大件赛道或成新的机遇点
大件物流赛道同样也值得关注。近两年来,相继有特运通、顺风大运这一类大件运输平台受到资本关注。大件物流中,有一类工程机械(挖掘机、推土机等)运输的细分市场,通常运距不是很长,一年下来趟次也不是很多,市场主体主要是各类个体司机。
找货成本高、空返成本高、炒货黄牛无处不在……市场存在诸多痛点。而现在*策助力,治超更严,运力闲置,弱者退散,市场正在整合。平台的进入,将推动行业效率提升。伴随着国家对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加大布局,这一市场也将迎来更多发展空间。(来源:运联研究院)
11月1日,申通快递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浦发银行”)在上海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同推进“打造中国质效领先的经济型快递”目标加快实现和申通网络生态圈健康发展。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企业融资、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跨境贸易、绿色金融等领域展开长期合作。其中,企业融资方面,浦发银行为申通快递提供100亿元融资支持,助力申通全网在扩能、提质、增效等全方位持续进步。(来源:运联网)
中物联:10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48.8% 环比回落1.8个百分点
11月2日消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站公布,2022年10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48.8%,环比回落1.8个百分点,本月物流业景气指数回调,主要是受疫情和季节性因素影响,波动在预期范围之内。总体来看,分项指数调整处于合理区间,剔除短期因素影响,指数水平基本正常,反映出当前疫情多点散发背景下,物流运行虽然有所波动,但基本保持平稳态势,稳产保供、保通保畅*策落实有成效,供应链上下游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较好。(来源:运联网)
“最缺工”100个职业,快递员进入前五
11月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2022年三季度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其中,营销员、车工、餐厅服务员、快递员、保洁员、保安员、商品营业员、家*服务员、客户服务管理员、焊工等职业位列前十。
据介绍,与2022年二季度相比,制造业缺工状况持续,技术工种岗位缺工较为突出。铆工、锻造工、模具工等职业新进“最缺工”100个职业排行,车工、焊工位列排行前十,电机制造工、仪器仪表制造工、汽车生产线操作工等缺工程度较二季度有所增加;物流及运输行业缺工程度有所增加,邮*营业员、道路客运服务员新进排行,快件处理员、道路货运汽车驾驶员、装卸搬运工等职业缺工程度加大。
该排行是由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102个定点监测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采集人力资源市场“招聘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缺口排名前20的职业岗位信息,综合考量岗位缺口数量、填报城市数量等因素加工汇总整理形成。(来源:新华社)
小马智行与中国外运、三一集团达成战略联盟,共同打造智慧物流“黄金三角”
11月1日,小马智行宣布与战略合作伙伴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集团进一步深化合作,成立三方战略联盟,联手打造智慧物流“技术+车辆+场景”黄金三角。三方将充分利用各自在高阶自动驾驶、高端智能重卡开发量产及智慧物流领域的优势和资源,全面深入合作,推动物流行业向更安全、更高效、更智能、更环保的方向变革。
小马智行此前已分别与中国外运及三一集团旗下三一重卡成立合资公司。此次进一步深化合作,三方将携手打造行业首个以智能重卡为主要运力的车队,提供智慧物流解决方案,树立自动驾驶技术赋能智慧物流的行业标杆。
同日,小马智行与三一重卡合资公司一骥智卡所生产的智能重卡首批车辆下线,并交付于小马智行与中国外运成立的智慧物流公司——青骓物流科技有限公司。首批交付规模为30辆,未来三年内,青骓物流将进一步向一骥智卡采购500辆智卡,创下目前行业最大规模订单量。
在战略联盟协议的框架下,三方将携手在智慧物流的各个环节共同发力,引领行业变革。三方将共同打造更安全可靠、经济环保的车规级高端智能重卡,年内开始小规模量产,2024年启动大规模量产;构建行业首个以智能重卡为主要运力的车队和智慧物流解决方案,持续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的产品化迭代和智能重卡大规模商业应用;充分探索通过智慧物流平台全流程统筹管理、智能调度,实现安全性的全面提升,大幅降本增效减碳;积极布局以新能源智能重卡为载体的绿色物流生态;以及持续投入科技创新与数字化智能化研发应用,引导和推动智能重卡及智慧物流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来源:小马智行)
交通运输部:严厉打击低价抢货源,积极推进城市绿配发展集配共配模式
10月31日,在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韩敬华代表官方就城市绿色货运配送规范化发展发出措辞严厉的要求:严厉打击货运车辆超载超限、低价抢夺货源、不规范竞争和失信等行为,在城市末端,大力推动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发展,加快推广新能源车辆在城市物流中的推广应用,积极发展共同配送、集中配送等先进模式。
据报道,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韩敬华在本次例行新闻发布会对“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工作,做出三方面重大部署:
一是以多式联运提速行动为核心,强化运输衔接。积极完善多式联运骨干通道,加快货运枢纽布局建设,健全枢纽集疏运体系,推动铁路专用线“进港区、进园区、进厂区”,创新运输组织模式,探索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发展,加快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人。
近年来,会同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海铁联运、陆空联运、公铁联运、国际联运等服务模式。2021年,前三批70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完成集装箱多式联运量约620万标箱,开通联运线路450余条。
二是以铁路运能提升和水运系统升级行动为重点,加快补齐短板。突出铁路在大宗货物运输中的主导地位,大力提升铁路运输能力,大幅提高浩吉、瓦日等重载铁路综合利用效率,加快敞顶箱运输发展,推进煤炭、矿石等大宗物资“公转铁”“散改集”。2021年,完成铁路煤炭发送量19.5亿吨,同比增长8.3%。加快完善内河水运网络、推进港口集疏运铁路建设,坚持“一港一策、一企一策”,精准制定运输结构调整方案,大力推动江海直达、江海联运发展。
近期,广西平陆运河等一批重大工程开工建设,持续释放水运潜能。通过坚持“一港一策、一企一策”,根据实际灵活采用铁路、水路运输、封闭式皮带廊道、新能源汽车等绿色运输方式,提高全链条运输绿色化水平。
三是以公路货运治理和城市绿色配送行动为载体,切实提质增效。优化货运市场发展环境,相关部门协同协力开展道路货运行业超载超限治理,大力推进公路治超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严格实施高速公路入口称重,严厉打击货运车辆超载超限、低价抢夺货源、不规范竞争和失信等行为,截至2021年底全国高速公路货车平均超限超载率持续控制在0.5%以下。
在城市末端,大力推动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发展,加快推广新能源车辆在城市物流中的推广应用,积极发展共同配送、集中配送等先进模式,推动干线以铁路、水运为主,末端通过封闭式皮带廊道、新能源货车等方式,构建全链条运输绿色新模式。(来源:运联网)
广西14市最新GDP公布!有的由负转正,9市过千亿元
近日,广西14市前三季度GDP数据陆续公布,现已全部出炉。其中,从总量看,南宁、柳州、桂林继续稳居广西前三。从增速看,钦州继上半年领跑广西后,继续位居广西第一,以9.1%的增速遥遥领先。
广西前三季度GDP增速高于全国,9市过千亿元
广西统计局10月2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区生产总值18865.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23.03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6434.71亿元,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10108.14亿元,增长2.3%。全区经济运行持续恢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GDP为8702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经济总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对比该数据,广西增速“跑赢”全国。
总体来看,前三季度广西经济稳定复苏。但当前国内外环境依然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广西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总量方面,南宁市前三季度GDP为3903.93亿元,稳居广西第一,柳州市、桂林市分别以2272.12亿元、1695.64亿元位列第二、三名。
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季度,广西共有9个设区市GDP总量过千亿元,且除南宁、柳州外,其他城市总量差距不大。
增速方面,继上半年领跑广西后,钦州以9.1%的增速遥遥领先其他城市,继续位居广西第一。崇左以5.4%的增速排在第二,防城港以4.4%的增速排在第三。
扭负为正!前三季度柳州经济运行恢复向好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原材料价格上涨、芯片短缺、工业升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柳州市是唯一GDP同比增速为负的设区市。三季度,柳州市扭负为正,其中,作为支撑柳州发展的“关键力量”,第二产业增加值963.08亿元,同比增长2.1%。
今年以来,柳州市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加快落实稳经济一揽子*策和接续*策措施,以“企业服务年”活动掀起柳州市服务企业的热潮,以真金白银、实实在在的经济稳增长总体方案等*策措施护航企业发展,有力克服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问题。
总体来看,前三季度柳州市经济运行延续恢复发展态势。柳州螺蛳粉原材料、油茶等产业风生水起,柳州市农林牧渔业产值稳中有增,总产值222.69亿元,同比增长4.1%。
新能源汽车产业跑出加速度,家电产业产值翻一番。智能家电规上工业总产值71.4亿元,同比增长128.1%。木材加工业和高端绿色家居产业实现逆势增长,产值178.8亿元,同比增长5.5%。服务业平稳恢复,数字经济较快发展。
南宁
据南宁日报报道,前三季度南宁市生产总值3903.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6%。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26.30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877.90亿元,同比下降0.1%;第三产业增加值2699.73亿元,同比增长1.8%。
柳州
柳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柳州市生产总值2272.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8.84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963.08亿元,增长2.1%;第三产业增加值1190.20亿元,下降0.6%。
桂林
桂林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桂林市生产总值1695.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6.12亿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384.71亿元,同比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1004.81亿元,同比增长1.4%。
梧州
梧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梧州市生产总值(GDP)为1020.8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6%。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7.13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422.35亿元,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481.38亿元,增长5.6%。
北海
北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北海市生产总值为1182.62亿元,同比增长3.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38.33亿元,同比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42.31亿元,同比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01.97亿元,同比增长0.4%。
防城港
防城港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防城港市生产总值688.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4%。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8.59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374.04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245.74亿元,增长4.6%。
钦州
钦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钦州市生产总值1354.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13.46亿元,同比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476.84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664.02亿元,增长8.3%。
贵港
贵港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贵港市生产总值1135.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61.71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400.77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572.78亿元,增长3.7%。
玉林
玉林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玉林市生产总值1542.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64.18亿元,同比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435.23亿元,增长1.9%;第三产业增加值842.61亿元,增长2.4%。
百色
百色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百色市生产总值1223.0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7%,比上半年加快0.9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87.95亿元,同比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546.50亿元,同比增长4.0%;第三产业增加值488.60亿元,同比增长2.9%。
贺州
贺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贺州市生产总值668.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8.78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62.51亿元,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317.26亿元,增长0.1%。
河池
河池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河池生产总值为805.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3%。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35.23亿元,同比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48.33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421.47亿元,增长2.7%。
来宾
来宾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来宾市生产总值627.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9%。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96.05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203.49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327.56亿元,增长4.6%。
崇左
据崇左广播电视台报道,前三季度崇左市生产总值745.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0.28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96.66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增加值348.79亿元,增长1.3%。(来源:广西新闻网)
2022年行业周讯(11.07-11.13)
双11全网交易额破5957亿元,第二波售卖期包裹量破10亿件
第14个双11来了!据已公布数据可知,双11全网交易额为5957亿元。
据悉,本次双11分两波售卖期,第一波售卖期为10月31日晚8点-11月3日;第二波售卖期为11月10日晚8点-11月11日。
第一波销售期(10月31日晚8点-11月3日),各电商平台销售额整体为3341亿元,其中天猫占比61%,京东占比34%,其他平台占5%,另外全网直播带货销售额达895.27亿元。
第二波售卖期(10日晚8点-11日14点),全网交易额数据超2616亿元,包裹量达10.55亿件。其中,10日20点-24点2119亿元,11日0点-8点为111亿元,8点-14点为385亿元。
其中,全网销售额各平台占比情况如下:天猫占比62%,京东占比27.5%,拼多多占比6.6%,其它占比3.9%。
在直播带货方面,今年双11,截至2022年11月1日到11月10日,以点淘、快手、抖音为首的直播电商,交易额达1612.44亿元。
在新零售平台方面,今年双11,截至2022年11月1日到11月10日,交易额达195.74亿元。
在社区团购平台方面,今年双11,截至2022年11月1日到11月10日,交易额达102.38亿元。
物流数据方面,截至11日中午12点:菜鸟送货上门包裹量超过1.2亿件,绿色回箱接近400万个;京东11.11巅峰日开启10分钟小时购收货用户数同比翻倍增长;苏宁易购物流整体履约完成率96.7%,家装发货量实现同比提升181%。(来源:罗戈网)
满帮货运观察:“双11”公路快递单量较“618”增长26.2%
满帮平台数据显示,今年“双11”的快递运订单量较“618”期间增长26.2%。虽因疫情影响,各地物流运输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但从数据来看,下半年大众的消费力较上半年仍有大幅度的提升。热门商品的公路货运量也印证了这一点。“双11期间”,手机数码和服装饰品类的运单量较“618”期间分别增加了16.4%和30.1%,由此可见,“双11”的购物热情仍然热度不减,消费市场正在加速回暖。
“双11”上半场,干线物流呈现出了更加活跃的流通趋势,进入11月的下半场,快递类的订单运输则逐渐趋缓。满帮的快递类订单趋势图显示,10月30日至11月2日是整个“双11”周期的运输高峰。
细观各省数据,整个“双11”周期广东省的快递收货量位居全国首位,其次分别为江苏、浙江、山东、四川。发货方面,浙江、广东、江苏、山东、河南则分列快递货物发货量排名前五的省份。广东、浙江、江苏三个经济大省分列收发货榜单前几名,无疑展现了三个地区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及在公路货运领域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产业链的联动发展,区域之间的经济内循环也在逐步升温。“双11”快递运输的热门线路上,上海、苏州和杭州凭借各自在快递业发展的传统优势,依然高居前三位。而从杭州-武汉、昆明-西双版纳和武汉-南昌等线路的上榜,可见华中和华南地区在公路运输方面也开启了“追赶模式”。不仅如此,西北地区和华南地区的经济联动也日趋频繁,满帮平台数据显示,今年“双11”运输距离最远的一单货物是从深圳龙岗区运往新疆博尔塔拉阿拉山口市的一票电商货,运输距离长达4748公里,重量为25吨,由一两16米5的厢式货车承运。
“双11”货车司机都来自哪里?他们的画像如何?满帮通过几组数据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简单的轮廓。满帮平台数据显示,今年“双11”平台的快递类订单平均运输距离为947.411公里,承运的司机平均年龄为39.45岁。来自河南、江苏、安徽、山东、河北的货车司机承接了最多的快递类订单。此外,在车型方面,最多的货车司机选择了9米6厢式车,其次分别为4米2厢式、9米6高栏、17米5厢式、6米8高栏。
“双11”即将收官,在这个融合了线上线下多个消费场景的购物节,满帮通过货运数据描绘了各个地区之间货物流通的完整脉络。作为国内领先的数字货运平台,满帮也将进一步加深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让更多人享受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红利。
统计周期:“双11”周期指10月20日-11月10日,“618”周期指5月30日-6月20日。(来源:运联网)
打造智慧型供应链,日日顺以原材料供应链管理方案赋能行业升级
“三月一大促,一月一小促”,随着电商发展的日益完善,疯狂促销带来的暴涨订单不仅是数字上的破纪录,也代表着对仓储物流服务“波峰波谷”的考验。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如何能在订单集中爆发之际,做到供应链全链路打通、多节点有条不紊运行,成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物流大战的关键点。基于深耕物流与供应链多年的实力与底气,日日顺供应链迭代原材料供应链管理方案,为众多品牌商赋能的同时,引领物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打造“VMI”原材料供应链管理方案,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在制造产业的发展长河中,物流与供应链已从牢牢掌控生产前进方向的“隐形推手”逐渐变为显而易见的“动力引擎”,加强数智化的供应链体系建设成为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之一。正如美国著名供应链管理专家马丁.克里斯托夫的那句名言,“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作为中国领先的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及场景物流服务提供商,日日顺供应链顺应行业需求,在以降低成本为目的的合作性策略“VMI(供应链库存管理)”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助力制造供应链管理从粗放型经营向数字化、集约化等精细化经营转型,以科技化、数字化为引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众所周知,制造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由于所需原材料零部件品类众多、规格庞杂且数量巨大,因此相对应提供原材料的供应商也数量众多。与此同时,供应商为工厂供货过程中还需经过采购、代理商等多个环节,导致供货流程极其复杂,且过程中存在数据无交互、信息不透明、进度难追溯等诸多痛点。
在此背景下,日日顺供应链打造全流程可交互、可视化、可追溯的VMI原材料供应链管理方案,通过打破供应商、工厂等多方“各自为*”以及数据壁垒的局面,做到精准对接产业上下游需求,有效降低供应商经营成本,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在全国范围内布局的超过900座仓库、15000条干线运输线路、13万辆运输车辆以及超过2800个区县的5300个服务网点,日日顺根据不同行业和客户对于供应链管理服务的需求,形成了包括家电、家居、汽车、健身、出行、光伏、冷链等在内的差异化行业解决方案,逐渐形成解决方案的全行业覆盖。
二、建立18个VMI运营中心,搭建全覆盖的仓配服务体系
具体来看,日日顺供应链将原本无序、分散的厂外物流进行升级,针对远距离供应商,集中优化管理运输、仓储、配送等资源。通过集中运输,供应商可实现均衡生产、批次整合、集中发货,整体运输成本明显下降,集中仓储也带来了仓库利用率的大幅提升,仓储成本显著降低。通过VMI整合,日日顺供应链设立VMI仓,将原材料检验、分拣、包装等操作前置至库内,能够对原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把控,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提前解决,充分保证了订单的即时满足率。
此外,在取货环节,基于制造企业原材料供应商众多、供货流程复杂等特点,日日顺供应链采用循环取货和干线集货两种方式,做到批次整合、集中发运,大大减少了供应商交货频次和交接次数;在到货环节,则采用“分时到货”预约模式,实现数字化交付,并且运输过程全程可视。
截至目前,日日顺供应链已在全国建立了18个VMI运营中心,搭建全覆盖的仓配服务体系,保障生产订单即时交付、即时响应。其中,以黄岛VMI智能仓为例,在ERP、WMS、WCS等一系列业务系统的智能调度下,应用自动立体库堆垛机、二维码导引AGV、智能龙门拣选机器人、全景智能扫描站、关节码垛机器人等设备,保障了作业过程中的智能化执行。依托日日顺供应链定制的VMI原材料供应链管理方案,海尔智能冰箱产业园区不仅实现了流程集约化、物流自动化、原材料轨迹可视化的管理升级,同时成功实现原材料7x24小时全智能出入库、原材料相关入厂管理成本降幅17%,顺利完成生产线和物流环节智能化完美对接。
如今,制造企业在积极推进数字化供应链建设的过程中,其势必也将迎来全新的发展阶段。日日顺供应链创新制造原材料供应链管理方案,带动供应链下各关联企业整体柔性和成本竞争力的提升,以强生命力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全面激发行业活力,进一步赋能行业转型升级,未来也将持续为之贡献出自身智慧力量。(来源:供应链)
交通运输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工作,全力以赴做好物流保通保畅工作
11月11日,中共交通运输部*组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会议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工作,全力以赴做好物流保通保畅工作,全力以赴保障交通网络畅通、物资运输畅通、末端配送畅通,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要加强公路网运行监测分析,坚决防止擅自关闭关停交通基础设施、过度通行管控问题反弹。指导各地建设启用应急物资中转站,推进涉疫地区重点物资安全有序中转转运。发挥专班作用,“一事一协调”,做好供需对接,持续加强交通物流运行动态监测,一旦发现层层加码、“一刀切”、过度通行管控等行为,立即采取措施督促核实整改,迅速解决物资运输不畅的问题,切实保障疫情防控、能源、生产生活和外贸等各类重点物资安全高效运输,坚决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和交通物流保通保畅成果。(来源:运联网)
11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4.6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9.5%。其中,出口19.71万亿元,增长13%;进口14.91万亿元,增长5.2%;贸易顺差4.8万亿元,扩大46.7%。
10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55万亿元,增长6.9%。其中,出口2.07万亿元,增长7%;进口1.48万亿元,增长6.8%;贸易顺差5868.1亿元,扩大7.6%。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表示,今年以来,国家推出了一系列保市场主体的*策措施,海关也先后出台了多项助企纾困措施,有力激发了外贸企业市场活力,特别是民营企业进出口表现优于整体。前10个月,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占整体的比重超过一半,进出口增速高出全国外贸整体增速4.9个百分点。
据海关统计,前10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17.44万亿元,增长14.4%,占我外贸总值的50.4%,比去年同期提升2.2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1.56万亿元,增长1.5%,占我外贸总值的33.4%;国有企业进出口5.55万亿元,增长14.5%,占我外贸总值的16%。
数据还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对东盟、欧盟、美国、韩国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5.8%、8.1%、6.8%和6.5%。东盟继续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2%。
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11.23万亿元,增长20.9%。其中,出口6.38万亿元,增长21.4%;进口4.85万亿元,增长20.3%。(来源:运联网)
2021前20大航空货运枢纽排名:香港重回第一
2021年,前20大航空货运枢纽的吞吐量约为5480万吨,占2021年全球航空货运量的44%,较2020年的4770万吨增长14.7%。与2019年大流行前相比,增幅高达13.4%。
国际机场协会(ACI)整理并公布了全球最大的货运吞吐量数据,该协会表示,这一增长可以归因于“经济状况的改善,推动了对个人防护装备(PPE)和疫苗等消费品和药品的需求增加”。
香港国际机场(HKIA)在2021年重新获得了其长期的第一大货运枢纽的地位,其货运量略高于500万吨,取代了美国竞争对手孟菲斯机场,后者从传统的第二位暂时上升。
在亚洲其他地方,新加坡樟宜机场在2022年第二季度登记了46.9万吨,同比下降1.4%。
新加坡本季度前五大航空货运市场分别是中国、香港、澳大利亚、美国和日本。
东京成田机场2022年前8个月的客运量下降了3.6%,而去年的数据尤其惊人。
从2021年排名前20的货运机场业绩来看,成田机场的货运量增幅最大,达到31.1%,其次是芝加哥的26.7%和新加坡的24.8%。
前20名中唯一出现下降的机场是孟菲斯机场,比去年下降了2.9%。
根据ACI的统计数据,考虑到2021年与2019年的运量增幅,芝加哥、安克雷奇、台北、洛杉矶和东京的增幅最高,奥黑尔机场为44.3%,成田机场为25.7%。
按货运量计算,北美最主要的货运枢纽是孟菲斯、安克雷奇、路易斯维尔、洛杉矶和迈阿密。在亚洲(不包括中国),排名依次是仁川、台北、东京、新加坡。
就香港特区和中国内地而言,排在香港之后的依次是上海、广州和深圳。
在欧洲,法兰克福仍是第一,其次是巴黎CDG、阿姆斯特丹史基浦和莱比锡。
在欧洲,法兰克福2022年半年货运量同比下降11.5%,至2022年上半年约100万吨。
在2021年货运量表现强劲之后,机场当局表示,货运量下降主要是由于乌克兰战争后的空域限制,以及中国实施的大量封锁。
很难预测到2022年前20名货运机场的排名会是什么样子,但上层不太可能有重大变化,而下层可能会有新的挑战者。
所有主要货运枢纽面临的不利因素是,航空燃油价格上涨、利率上升以及欧洲持续的冲突是否会导致经济急剧下滑。
但是,正如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货运主管布兰登·沙利文(Brendan Sullivan)所强调的,在新冠疫情限制放松的同时,电子商务正在蓬勃发展。(来源:罗戈网)
全球超280艘集装箱船被闲置,运力高达120万TEU
近期,闲置的集装箱船运力已经超过了100万TEU,并且随着船公司暂停航线服务而不只是取消航次,闲置运力还将大幅增加。
根据Alphaliner的数据,截至10月24日,全球在干船坞或寻求出租的闲置集装箱船数量已达到284艘,运力合计高达120万TEU,占全球集装箱船队运力的4.6%。
作为对比,在今年2月的需求高峰期,闲置船舶数量为154艘,总运力44.2万TEU,仅占全球船队运力的1.8%。
Alphaliner表示:“货运需求减弱和运费下降,已经促使船公司削减了航次,甚至暂停了东西向主要贸易航线上的一些服务。”在过去的两周里,亚欧和跨太平洋航线的空航数量大幅增加,例如,一些亚欧航线连续几周被取消。
需要注意的是,闲置时间不超过14天的船舶没有被Alphaliner计算进上述闲置船舶中,因此空航数量的激增并未计算在运力过剩分析中。
近日,马士基首席执行官Soren Skou在其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重申了马士基“减少运力以满足市场需求”的战略,该公司第三季度货运量同比下降了7.6%,并将2022年全球集装箱需求增长的预期下调到了-2%至-4%。(详看:强劲收益见顶!马士基预计海运收入将下降,继续在物流业务中寻求增长机会)
中国出口下滑的速度,使船公司的反应性空航策略也无法阻止现货和短期运价的下降,因此必须采取更激进的运力削减计划,以避免合约运费的暴跌。
据了解,三大海运联盟中的一些合作伙伴正在呼吁他们的网络在1月中旬,即中国新年假期之前,采用“冬季计划”。“没有人想成为第一个切断航线并可能因此失去市场份额的人。”一位船公司联系人表示道。
与此同时,在集装箱船租赁市场上,过剩吨位的增加给日租金带来了更大的下行压力,并大大缩短了租期。
Alphaliner表示:“在过去两周,4000-5300TEU的经典巴拿马型船的租船费持续走低,现在固定的租期通常为6个月,日租金2万美元左右。”
事实上,一位经纪人消息人士表示,船东现在准备接受更短的定期租船期限。“我们正在与一些船舶的船东和租船人商谈延长30至45天租期的问题,而新船的延长期限则为3至4个月。”
Alphaliner指出,巴拿马型船的日租金为2万美元,“以历史标准来看,这还是不错的”,但“比船东在2022年初能达到的租金水平低了10倍”。(来源:搜航网)
前三季度凭祥铁路口岸进出口货值同比增153.8%
“今年以来,我们公司能明显感觉到在凭祥铁路口岸办理转关、过境、快通等业务的效率较以往有了显著提升,海关的各项通关业务改革,压缩了通关时长,为企业节省不少物流成本。”广西快列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林德虎说。
作为广西唯一的边境国际铁路口岸,凭祥铁路口岸今年以来充分发挥铁路运输单次运量大、接触人员少的优势,采取优化集装箱班列编组、推广运用铁路“快通模式”等创新举措,助力口岸外贸持续向好发展。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凭祥铁路口岸外贸进出口实现快速增长,进出口货物56.7万吨,同比增加62.5%;货值153.9亿元,同比增长153.8%。其中,中药材进口增势迅猛,共进口0.59万吨,同比劲增2.9倍,占同期广西各口岸进口中药材总量的89.5%;进口水果3.6万吨,同比增加185.4%,货值6.5亿元,同比增长68.8%。
“为保障东盟水果进口,凭祥海关结合企业进口需求制定‘一果一策’‘一企一策’,指定专岗对接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及时出具检验检疫证书。同时,组建查验工作专班,为鲜活产品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安排查验和送检,保障东盟水果等货物快速通关。”凭祥海关监管科副科长薛云程介绍说。
该口岸通过大力推广铁路“快通模式”,优化转关作业流程,实现班列转关和过境运输全流程无纸化管理和口岸分组出境,有效提升了口岸整体通行效率。前三季度,该口岸进出境班列达1804列,同比增加32.5%;其中,进口水果专列157列,超越去年全年水平。(来源:广西日报)
2022年行业周讯(11.14-11.20)
旧王广东、山东让位,新货量王安徽抓住了哪些趋势?
新旧动能转换的时间节点,似乎给新增量创造了机会。生产制造在变,物流也在变。
2020年,安徽省的货运总量超过了传统制造业大省广东省,成为全国货量排行榜第一名。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货量规模上的超越,更多是来自一些新鲜事物,这对深处于存量博弈、同质化竞争中的物流业而言,似乎也是一大里程碑事件。
近几年来,类似投资蔚来、京东方这样的案例,给合肥贴上了“最强投资机构”的标签。无论是*企合作,还是对新产业的布局,安徽省似乎抓住了代表新增量的势能。
那么,新的货量第一省份,抓住了哪些机遇?又会如何影响物流产业的发展?
一、重注智能制造,抓住新增长引擎
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那些代表未来的动能,正反映在物流产业里。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19年起,安徽省的货运量开始超过广东省;到2021年,安徽省以401415亿吨的货运量蝉联了货量第一的位子。而如此规模的货量,背后是80822.6亿元的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15.1%,高于全国5.9个百分点。
据业内人士分析,安徽向来有白电之都、炒货之都的美誉,并且最近几年一直承接着长三角产业的转移,物流企业对该省的货量增速有一些察觉,但对于其超过制造业大省广东的感受不是很明显。
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安徽省货量增长的趋势是在的,但对其货量第一的地位持怀疑态度。从货量增长的转折点2017年来看,这一年是网络货运试点之年,不排除存在将结算放在了安徽,但货物的进出并未发生在省内的可能性。
不过,从其货运量持续增长的态势上来看,安徽一定是做对了什么。如外界所熟知的合肥*与蔚来的故事。
2020年4月,在合肥建投联手三级国资平台以70亿元“接盘”蔚来,帮助蔚来走出ICU的同时,合肥*也狠狠赚了一笔。从财务上看,2020、2021年,蔚来花75亿元回购了原值为15亿元的股份,拿到了超5倍的收益;更重要的是,当地*借此机会切入了新能源产业链,搭上了高速增长的列车。
当然,除了投资蔚来,合肥*在早些时候便通过重投京东方赚回了500亿元。这个过程中,*选择项目,通过国资投入进入资本市场,随后在资本市场退出这一模式,同样发生在了蔚来、长鑫存储身上。
从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其中不乏健力宝、科龙、华晨、三九这样在*商博弈中出现败局的案例,而安徽省的明智之处在于,完成了从*主导到市场主导的转变。
与此同时,安徽省这种布局新产业的高成功率背后,还有一套成型的打法——“双招双引”,即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在运用这一打法过程中,安徽省从*策、管理、经营环境、融资、人才等多个维度,为新兴产业创造了良好的招商环境。
比如,建立十大新兴产业省级专班推进机制,逐一编制“双招双引”路线图、施工图;在*务环境上,要做到服务零距离、办事零推诿,努力打造服务*、责任*、法治*和诚信*,以*效能的提升,保项目落地、促企业开工、形成新产能。
再比如,针对引入项目,建立一套“事前、事中、事后”的闭环管理机制,项目招引超前谋划,编制“施工图”,将工作做到了项目前面;落地时推广“标准地”改革,力争实现“拿地即开工”,进一步提高项目落地速度;事后建立评估机制,确保项目早日见效。
基于此,安徽省*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大力发展十大新兴产业,具体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数字创意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绿色食品产业、生命健康产业、智能家电产业、新材料产业和人工智能产业。
从产业布局来看,其注重投入的智能制造,正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抓手,而其也在借此机会布局未来,抓住经济高速增长的引擎。
至少从目前的货运量增长以及GDP增速来看,似乎安徽省过去布局的新兴产业正在释放红利。
二、做长产业链,集群式发展
在布局新鲜事物的时候,各地开始出现了“延链、补链、固链、强链”这样的词,这也就意味着,对于新事物的布局,各地遵循的不是厂的概念,而是产业集群。
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大家发展的思路也在变,即开始从世界代工厂转向了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
安徽省也明确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建设五个世界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显示器、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联网汽车、人工智能和智能家电。
也就是围绕其现有的头部明星公司,比如京东方、吉利、蔚来等,延长产业链,只不过其打法是“引进来”;而老牌制造业大省广东省也在围绕其优势的万亿级产业,比如消费电子、家具家电等产业,进行转型升级。
以近年来高增长的新能源车赛道来看,除了安徽省通过投资蔚来进行产业布局之外,老牌车企吉利、大众、江淮、威马等车企也已在新能源化的转型路上,并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比如,从10月份新能源车的销量数据来看,吉利已经达到了近40000台的销量规模。
除了围绕主机厂集聚的传统汽车零部件产业之外,电池作为占据新能源车一半以上的配件,其产业也正在成为一大独立赛道。因此,对于整个新能源产业链而言,电池产业的布局也成为了重中之重。
成立于2006年的国轩高科便是在近几年发力,挤入动力电池产业的二梯队,而合肥不仅是其成立地,也是其动力电池的重要生产基地。国轩高科在最近一次披露的建厂计划中表示,其拟投资67亿元,在合肥新站区投建年产20GWh的动力电池项目。
与此同时,老牌主机厂也在发力。11月8日,吉利在新能源车销量高增长的情况下,电池产能却严重落后;因此,其也决定于安徽宣城再建设一座动力电池生产基地,用于生产磷酸铁锂电池,以此来保证稳定的电池供应,规划年产能为12GWh。
也就是说,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安徽不仅仅在入局那些具备确定性高增长的产业,更是在以围绕“服务好头部企业,做全一个产业链”的方式,做长、做强产业链,实现产业集群式的发展。
三、物流如何从中要溢价?
从C端的角度来看,安徽省目前最火的莫过于直播电商领域的“小杨哥”,其也是首个抖音粉丝破亿的达人。受益于直播电商行业的红利,公开数据显示,近一年半以来,安徽省快递业务量的增速长期居长三角第一位。
当然,对于物流产业而言,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类似安徽省这样的货运量高增长的背后可以看到,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开始出现了这两个关键词:产业链、高质量。
对于习惯了在同质化竞争中拼价格的物流企业而言,这或许是一个突破口。
事实上,过去物流行业的产量区长三角、珠三角,基本上是以代工厂为主的产业格局,企业收割的是劳动力红利,物流产业赚的也只是辛苦钱。
而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新兴产业的布局,传统制造业走进智能制造;以及类似新能源、半导体芯片、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带动了新增量市场;物流企业也从拼货量、拼价格的时代,进化到了提供增值服务、比拼服务品质的时代,从而摆脱了规模不经济的恶性循环,进入正向增长轨道。
与此同时,新兴产业集群式的发展方向下,物流或许不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链。也就是说,产业链开始在驱动供应链的发展,在单一点上拼价格不再具备壁垒,并会逐渐成为过去式;从整个履约链条上创造价值并寻找优化空间,则会成为物流企业要长期研究的命题。
整体看来,作为新的货量大省,安徽省货量增长的背后是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而与之相伴的,便是供应链、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这或许会给近几年来,处于经济下行下的物流企业带来新的转机。(来源:运联智库)
11月18日消息,物流机器人及智慧物流系统提供商“宇锋智能”宣布完成B+轮融资,艾想投资参与本轮融资。本轮融资将用于升级和扩充产能,提升研发实力。
安徽宇锋智能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业提供工业车辆、无人叉车AGV、自动化立体库等智能装备,以及智慧物流仓储、搬运等软件系统的一站式智慧物流解决方案服务商。(来源:运联网)
深交所恢复日日顺供应链创业板IPO发行上市审核
11月16日,深交所披露信息显示,因发行人已完成财务资料更新,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六条的相关规定,深交所恢复日日顺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日日顺供应链”)发行上市审核。中金公司和招商证券为其保荐机构,拟募资27.7063亿元。
此前,2022年9月30日,日日顺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IPO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的相关规定,深交所中止日日顺供应链发行上市审核。(来源:运联网)
无人机配送商“迅蚁科技”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
11月17日,杭州迅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迅蚁科技”)宣布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的投资方为华控基金,义柏资本担任财务顾问。迅蚁科技CEO章磊表示,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市场扩张、机型研发等业务方面。
迅蚁科技成立于2015年,主要通过设计开发无人机、自动枢纽站和自动飞控调度系统来向市场提供空中物流服务,并于2019年获得了中国民航总局颁发的城市环境物流无人机试运行牌照。现已在国内建立上百条常态飞行的物流航线,商业飞行里程累计超50万公里。(来源:运联网)
中国产业数字化年会顺利召开,满帮四次蝉联产业互联网前十强
11月16日,“中国江苏电子商务大会暨第九届中国产业数字化年会”在南京举行,会上发布了《2022中国产业数字化发展报告》和“2022中国产业数字化百强榜”。满帮集团凭借专业产业数字化能力应用跻身百强榜前十强,并摘得“2022中国产业数字化先锋奖”。据悉,这已是满帮集团第四次蝉联产业互联前十强殊荣。
“百强榜有强烈的标杆意味,从中可以更加清晰地看见产业数字化的最新发展变化。”大会组委会负责人、托比网创始人刘宁波表示,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路径,数字经济需要“脱虚向实”,成为支撑工业数字化、制造业数字化、服务业数字化、农业数字化等方面的重要力量。
以满帮为例。长期以来,我国公路物流行业整体存在“散、乱、小”的特点,协同程度低,长尾效应严重。整车货运供需两端分散程度高,导致托运人难以匹配到合适的司机、服务质量低,承运人则面临价格压低、效率难以提升等痛点。作为数字化货运平台,满帮集团通过建立数字化、标准化、智能化平台,打通线上车货匹配及交易闭环,实现货主与司机的无缝连接,从而推动整个物流行业高效运转,并逐步构建起覆盖公路运输全服务场景的货运生态,推动物流行业降本增效,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加速物流产业数字化升级、提升物流产业效率、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打破传统供应链诸多瓶颈,为现代物流服务业的加速发展注入新动能的需要,作为科技企业,需要我们共担数字时代责任。”满帮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物流数字化转型探索已由效率变革走向价值变革,由企业内部走向产业链价值链物流产业全链条数字化核心是为物流企业降本增效,解决成本、时效、安全三个痛点。“物流产业全链条数字化核心就是为物流企业和从业者解决成本、时效、安全等痛点。未来,满帮将继续深耕公路物流平台建设,进一步推动公路物流行业提质、降本、增效,同时加强在多式联运方面的探索,提供基础设施保障,助力推进物流数字化进程。”(来源:运联网)
准时达CTO吕台欣亮相高交会:数字科技赋能供应链韧性稳定发展新格局
11月15日至19日,第二十四届高交会在深圳举办,准时达首席技术官CTO吕台欣受邀出席高交会中国高新技术论坛,并分享“数字科技——赋能供应链韧性稳定发展新格局”主题演讲。
伴随着国家*策重视和产业集群支持,“提升供应链韧性和安全”俨然成为当下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那么,怎样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这是准时达长期专注研究的课题。
01,韧性安全的供应链体系:产业未来发展之道
准时达首席技术官CTO吕台欣表示,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及了供应链“韧性”和“安全”,现在的供应链已经从过去单纯以“效率为主导”的供应链管理思路,转变为更加重视“供应链安全与稳定”,韧性安全的供应链体系是供应链产业未来发展之道,并且成为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布局海外、品牌出海的必修课。
吕台欣看来,随着国家对于“制造强国与贸易强国”的倡导,这对于物流制造业来说是利好消息,准时达一直为世界一流的企业提供精益供应链管理,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准时达向全球开放供应链管理经验,赋能传统制造型企业,助力中国实现“制造强国和贸易强国”。
“我们不难看到,全球供应链管理痛点,在后疫情的VUCA时代呈现出新的表现特征,疫情影响导致通货膨胀、逆全球化、供应链可视化需求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供应链风险控制、供应链稳定与韧性等需求变化,供应链的复杂程度远超于我们普通人的想象,在全球一体化的目标下,这些供应链上存在的痛点是无法避免的。新局势下的新痛点对制造供应链提出新的需求。”吕台欣强调。
02,数字化助力供应链实现透明可视高效管理
应对全球迭荡起伏的复杂环境,企业需要建立协同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数字化助力供应链实现透明、可视、高效管理,帮助企业提升韧性与安全。那么,如何做到供应链协同、透明,如何建立韧性和安全、智能化的供应链体系?
准时达作为富士康科技集团授权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基于多年服务富士康的全球精益供应链管理经验,是全球C2M2C(Component to Manufacture to Consumer)供应链整合服务先行者。
准时达推出了MDS(Manufacturing Digit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以数字化为驱动的工业协同供应链服务平台解决方案,该方案集成了底层自动化和数字化的技术,智能化和可视化的运营中台、智能实时协调和决策的jusLink前台产品。MDS利用供应链信息化的手段打通供应链孤岛,帮助企业缩短供应链环节,降低供应链总成本,改变传统制造业供应链由单一的链条上企业的单线连接,转向网络化,多层次的全方位的链接,帮助企业打造全流程的供应链高效协同和运作。
03,头部半导体设计原厂的行业升级之路
“准时达提供的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供应链物料端到端的运送模式,更是覆盖B2B制造行业的整体解决方案”。
准时达JusLink数智供应链控制塔,帮助客户“一览全局”,从采购到销售结算提供供应链全流程协同与可视化;同时,通过智能预警、风险可控,帮助企业实现供应链全流程节点的实时监控和风险防范;其次,通过数据驱动,实现供应链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升供应链效率。
吕台欣以头部半导体设计原厂的行业升级为例,他分析道:“半导体行业面临信息无法有效串联、运输/库存难以掌握、库存资金压力大、仓储效率低、进出口关务作业通关效率低等痛点。准时达为其定制行业解决方案,帮助半导体设计原厂实现信息有效串通和物流一站式管理,并利用精细化动态库存管控,有效帮助企业降低库存成本。
据悉,高交会陪伴并见证了腾讯、华为、迈瑞、朗科等一大批科技企业从一隅走上世界舞台的历程,参加本届高交会的有央企、500强企业、国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企业、外资和行业龙头等1300多家企业。本届高交会主题为“科技改革驱动创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论坛邀请来自深圳湾实验室、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等国家级重点创新载体的顶尖科学家参与,通过对科技的探索、观点的分享、智慧的碰撞,凝聚各方力量,共话新时代新技术新趋势。(来源:罗戈网)
中外物流系统集成商简介及排名
一、什么是物流系统集成?
集成( integration)是主体根据一定目的,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要素(或单元)按照一定方式进行构造和整合,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行为、过程或结果。物流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是从分散的物流功能走向集成的物流功能,从孤立的技术走向集成的技术,从基于岗位责任制的组织走向基于供应链机制的集成管理,因此物流高级化发展的核心概念是“集成”。
物流集成系统是为提供物流服务整合相关资源的系统,是人工参与的大系统,往往拥有一个或多个单位作为物流集成体在其中起主导物流集成的作用。物流集成体的性质、能力和作用十分重要物流集成理论涉及物流集成单元、物流集成体、物流集成模式、物流集成条件、物流集成环境、物流集成场、物流集成实现机制等物流集成理论范畴。从场论角度分析物流集成理论的基本范畴有基核、场元、联接键、场线、场界等,这些物流集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支持物流集成过程实现,并将物流集成系统纳入物流集成场理论的构架体。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国内企业对物流的认识还比较简单,认为只是物品的简单搬运、储存、运输,只要物品不遗失、不损坏即可,因此投入的人力、财力都很薄弱,使用的物流设备只是简单的货架、叉车(液压拖板车)等。随着电脑的普及,逐步应用了针对仓库管理的软件。
90年代,随着外资制造企业大量进入国内,国内企业的观念进一步开放,管理者越来越重视物流环节的“第三利润源”。90年代后期,以海尔、联想、华为等为代表的国内大型制造企业开始导入自动化物流系统及设备,因此也带动了自动化物流系统的应用,德马泰克、大福、村田以及台湾盟立自动化等知名自动化物流系统集成商先后在国内投资成立公司,在国内延续其在海外成功的物流系统集成经验。
进入21世纪,自动化物流系统的建设快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投资建设的自动化物流系统项目每年均超过百个,主要分布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并向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集中。
二、物流系统集成商及其供应链
大型自动化物流系统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项目的整体规划、土建、设备机械设计制造、电控设计、软件开发、设备安装和售后服务等诸多方面,业主往往缺乏相关经验,因此会邀请一家物流系统集成商来做项目的总(主)承包,承接从规划设计、设备设计制造到设备安装、调试等全过程的工作,然后总体交付业主使用,即所谓的“交钥匙”工程。
物流系统集成企业虽有丰富的系统集成经验,但未必具有全部设备的制造能力,他们会在国内外寻找这些系统、设备制造企业供应商作为项目的合作伙伴,主要包括堆垛机、货架、输送分拣机、物流管理软件和ERP系统、托盘及料箱等合作厂商,从而形成一个较完整的项目供应链。
由于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在设备合作领域中,系统集成商会选取多个厂商进行合作。
物流系统集成商演进主要有两种模式:由物流设备的生产厂家发展而来和由物流软件开发商发展而来,小闻为你总结了两种模式的“头号玩家”,一起看看他们的进化历程。
物流企业按照业务形态可区分为设备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有的系统集成商同时也具备设备制造和开发物流软件的能力,其中系统集成商处于整个智能仓储产业链的核心地位,也是产业链中利润率最高的一个环节。
从产业链的演进模式来看,物流系统集成商演进主要有两种模式:
其一是由物流设备的生产厂家发展而来,这类企业的硬件技术较强,遵从这一模式的有日本大福、德马泰克、昆船物流等;
其二是由物流软件开发商发展而来,这类企业在软件技术开发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这一模式以瑞仕格、今天国际为典型代表。
系统集成业务毛利率高于设备制造,成长性更强。从智能仓储国际巨头的发展历程来看,几乎都是从设备厂商逐渐成长为系统集成商,如日本大福、德马泰克。
拨开国内智能仓储集成商的前身,也大多拥有极强的设备自给能力,如今天国际、音飞储存。
从系统集成业务的毛利率来看,基本高于生产单体设备的毛利率,这是物流业设备商积极寻求转型的原因之一。
另外,成为系统集成商之后的较强溢价能力和未来的高成长性,也是吸引国内设备商积极寻求转变的主要原因。
在设备商转变为系统集成商形成核心产品优势、强大的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之后,国内智能仓储行业将产生真正的龙头。
三、供应链绩效评估
一般在自动化物流系统项目中,工作量最大的是堆垛机和货架的制造安装工程,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项目的总成本和施工周期,是项目的关键。在此以货架的设计、生产、安装、调试过程为例,说明对货架供应商绩效的评估过程。
系统集成商关心的是货架的交货时间、货架的质量、供应商的柔性配合与售后服务、货架的总成本。交货时间反映了货架供应商的设计能力、生产制造能力、生产管理能力、生产的产能分配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等。货架的质量反映了供应商的设计能力、生产过程的产品质量管理(QC)能力等,除了保证原设计要求外,还对后来的货架安装进度、安装精度等有很大影响。柔性配合与售后服务反映了供应商的应变能力,许多自动化物流项目都或多或少会发生系统设计变更的情况,这就要求供应商在设计修改方面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另外,系统的安装进程还会受到土建建设进度、其他相关设备进度的影响,要求货架供应商分期进行生产、施工等。
货架的总成本是综合的因素,除了上述几个指标外,还包括对原材料市场的采购能力和议价能力、货架设计优化能力等方面,这些指标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该供应商的能力。
四、2022排名情况
美国权威物料搬运领域杂志《Modern materials handling MMH》近日发布了其一年一度的全球物流仓储系统集成商2021年度TOP20榜单。日本大福虽然收入略有下降,仍然再次以43.9亿美元位列第一,德马泰克以42.99亿美元紧随其后,排在第三位的胜斐迩也取得突破,达到37亿美元。
榜单最后两位的是:德国AUTOSTORE公司以3.27亿位列19,意大利system logistics SPA 公司以3.22亿美元位列第20。这一榜单给人最大的印象是增长速度惊人,比如位于第二的德马泰克,达到了33.3%的增长率,霍尼韦尔更是以45.7%的增长位居第4,达到29.4亿美元。20家企业全年增长平均达到23%,从259亿飙升到319亿美元。在全球经济受新冠疫情拖累的情况下,物流装备市场可谓是一枝独秀,这与中国的情况也非常相似。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些年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正在奋力追赶。中国的物流装备市场增长幅度一点都不亚于全球的表现,而物流装备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从2016年以来,中国的物流市场年增长率均超过20%,中国在2018~2019年即取得物流装备市场产销第一的位置。中国企业在资本的助力下,连续多年实现了快速增长,其中如新松机器人、诺力股份、音飞储存、东杰智能、今天国际、昆船、北自所、德马科技、上海精星等,其收入均已超过10亿人民币,最高的接近30亿人民币,超过4亿美元。如果放到国际舞台,早已达到TOP20的门槛。可以乐观的估计,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增长,以及企业间的不断兼并,中国物流系统集成商进入世界前10行列,并不需要太长时间。需要引起重视的是,物流装备行业企业过于分散,价格战愈演愈烈,这对未来市场的健康发展将是十分不利的。
上榜企业大部分已经一个或者多个细分行业领域深耕多年,存量市场里各家厂商的行业标签已初步形成,如烟草行业的昆船智能、今天国际等;服装行业的上海宝开、瑞晟智能等;医药行业的北自所、普罗格、伍强科技等、快递/电商行业的凯乐士科技、科捷智能等。未来的增长点与变数会更多来自于增量市场,如新零售、新能源、3C电子等行业,这也是各大物流仓储系统集成商在持续关注与布局的重点。
通过对比国产厂商与国际厂商,在体量上基本上是呈数量级的差距,国际头部厂商的体量基本都在百亿级,如大福(295亿元)、德马泰克(210亿元)、胜斐迩(203亿元)、范德兰德(137亿元)等,国内能达到10亿元营收规模的厂商屈指可数。
一方面,国内物流仓储系统集成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最早主要是几家国企为主要参与者(先发优势依然在),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深入,需求开始释放,市场参与者快速增加,呈现小而散的发展特点;另一方面,中国市场的整合尚未真正开始,参考国际巨头的成长路径,能够做大做强的厂商背后都可以看到资本的身影,通过资本手段进行并购整合,可以快速占领市场并扩大自身优势。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物流仓储系统集成商登陆资本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将有望加快国内外市场的整合速度,如诺力股份于2016年收购无锡中鼎,2019年收购法国SAVOYE公司;2021年音飞储存拟现金收购罗伯泰克100%股权;此外,以普洛斯、万纬为代表的巨头厂商亦在深化自身在智能物流领域的布局,可以预见的是新玩家、新模式、新业态在未来几年将持续涌现,围绕智能物流领域的资本热度将会持续提升,其中将伴随着该领域竞争格局的裂变与重塑。(来源:罗戈网)
广西公布2022年面向东盟的数字化建设典型案例29个
11月14日,记者从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获悉,2022年广西面向东盟的数字化建设典型案例名单公布,共评选出典型案例29个,聚焦公共服务、技术创新、跨境经贸、特色服务、数字人文交流5个领域,形成一批技术先进、具有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应用场景,着力深化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推动数字互联互通,打造“数字丝绸之路”。
公共服务领域有中国—东盟信息港北投数字科技园、中国—东盟新型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菲律宾及越南数据中心项目集、“北港网”平台、中国—东盟交易数据运营平台、依托北部湾大数据交易中心建设面向东盟的数据服务全生态交易平台、广西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行好运”网、云上东博会8个案例。各类公共往来数据、交易、运营服务平台,大数据中心建设运营,为中国与东盟的企业提供了双对接交易、信息技术与数据运营、业务拓展等高效便捷的全链条服务,为中国与东盟数字经贸往来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注入更为强劲的动力、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蓄积更为强大的潜能。
技术创新领域有基于区块链的中国—东盟企业征信平台、中国—东盟北斗/GNSS(南宁)中心、Liugong ilink平台、中国—东盟跨境地质灾害北斗监测系统、中国—东盟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5个案例,推动数字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不断加强面向东盟的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其中,中国—东盟跨境地质灾害北斗监测系统解决了滑坡监测倾角变化高精度测量难题,完成柬埔寨、老挝、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建筑高精度形变监测,保障境内外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跨境经贸领域有跨境电商企业孵化服务信息化系统、中国—东盟跨境征信服务平台、中国—东盟“商贸通”数字平台3个案例。其中,中国—东盟“商贸通”数字平台为广西进出口贸易企业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打造集“交易、通关、金融和物流”为一体的外贸服务平台。
特色服务领域有老挝*公务员办公即时通讯系统GChat、面向东盟国家的数字多媒体智能云平台、广西智慧口岸交通大数据平台、面向中国—东盟的智能语音语言大数据服务平台、澜沧江—湄公河地区油茶有害生物智能识别、广西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东盟地质学数据库建设、中国—东盟矿业信息服务平台8个案例。其中,油茶有害生物智能识别系统在泰国、越南等地,共鉴定油茶有害生物230种,实现油茶重要有害生物快速识别。
数字人文交流领域有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全媒体出版平台、人工智能影视译制东盟传播、“一键游广西”、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海豚帮帮号”5个案例。其中,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全媒体出版平台,采用汉语、英语和东盟小语种建设,系统化搜集整理以壮医药、瑶医药等为代表的中国和东盟国家海量传统医药图书资源、数字出版物资源、多媒体资源等,具有区域和传统特色。
未来,我区将继续加强面向东盟的数字化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典型案例引领示范作用,加大面向东盟的数字化建设资金补助支持力度,探索创新中国—东盟数字化建设,深入推进双边产业数字化示范合作。
典型案例名单
公共服务领域(8个)
中国—东盟信息港北投数字科技园
中国—东盟新型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
菲律宾及越南数据中心项目集
“北港网”平台
中国—东盟交易数据运营平台
依托北部湾大数据交易中心建设面向东盟
的数据服务全生态交易平台
广西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行·好运”网
云上东博会
技术创新领域(5个)
基于区块链的中国—东盟企业征信平台
中国—东盟北斗/GNSS(南宁)中心
Liugong ilink平台
中国—东盟跨境地质灾害北斗监测系统
中国—东盟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
跨境经贸领域(3个)
跨境电商企业孵化服务信息化系统
中国—东盟跨境征信服务平台
中国—东盟“商贸通”数字平台
特色服务领域(8个)
老挝*公务员办公即时通讯系统GChat
面向东盟国家的数字多媒体智能云平台
广西智慧口岸交通大数据平台
面向中国—东盟的智能语音语言大数据服务平台
澜沧江—湄公河地区油茶有害生物智能识别
广西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东盟地质学数据库建设
中国—东盟矿业信息服务平台
数字人文交流领域(5个)
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全媒体出版平台
人工智能影视译制东盟传播
“一键游广西”
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
“海豚帮帮号”
(来源:广西日报)
2022年行业周讯(11.21-11.27)
瑞云冷链完成2亿元Pre-A+轮融资
11月22日消息,近日,「瑞云冷链」引入新的战略投资机构,完成2亿元Pre-A+轮融资。三菱商事、瑞穗力合等联合投资,老股东磐霖资本、青松基金、斯道资本、招商局创投都继续大比例追加投资。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平台技术研发、零担网络建设、市场营销拓展。
「瑞云冷链」于2020年5月成立,同年7月、12月先后获得磐霖资本、青松基金、招商局创投的1.2亿元天使轮投资。2021年8月获得亿元Pre-A轮融资,由斯道资本领投,老股东磐霖资本、青松基金、招商局创投跟投。(来源:运联网)
11月22日,中通快递公布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
第三季度,中通快递营业收入为89.449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1.0%;毛利为24.444亿元,同比增长55.9%;净利润为18.955亿元,同比增长65.1%;调整后净利润为18.726亿元,同比增长63.1%。
2022年第三季度,中通快递包裹量为63.68亿件,同比增长11.7%。截止报告期末,中通快递市场份额达到22.1%,增长1.3%。
截至2022年9月30日,中通快递揽件/派件网点数量为31,000余个,直接网络合作伙伴数量为5,850余个;分拣中心的数量为97个,其中86个由公司运营,11个由公司网络合作伙伴运营;自有干线车辆数量为约11000辆,其中有9300余辆为车长15至17米的高运力车型,而截至2022年6月30日为9250余辆。分拣中心间干线运输路线为约3750条,而截至2022年6月30日为约3700条。
公司表示,预计2022年的全年包裹量将在243.0亿-247.4亿件的区间,同比增长9%-11%。
此外,于2022年11月17日,董事会批准股份回购计划的进一步变动,将可回购的股份总价值由10亿美元增加到15亿美元,并将有效期延长一年,直至2024年6月30日为止。公司预期回购资金来自其现有的现金余额。(来源:运联网)
满帮第三季度同比扭亏为盈,净利3.96亿元
11月23日,满帮公布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第三季度,公司总净营收为18.09亿元,同比增长45.7%;净利润为3.96亿元,上年同期为净亏损1.78亿元,同比扭亏为盈;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经调整净利润为4.93亿元,上年同期为净亏损470万元。
期内,GTV为696亿元,同比增长3.5%;履约订单数为3350万,同比下降5.4%;平台发货货主月活达185万,同比增长15.2%。
公司预计2022年第四季度总净营收将在17.9亿元至18.8亿元,同比增长约25.2%至31.5%。(来源:运联网)
普洛斯最新一期中国收益基金完成募集,投资规模54亿元
11月25日,普洛斯宣布最新一期中国收益基金完成募集,投资规模达54亿元。该基金投资人为国内领先的保险机构,既有新投资伙伴,也有现有投资人,其中多家曾参与投资普洛斯中国的其他基金。普洛斯担任基金管理人以及资产管理人。
该基金,是本季度内普洛斯在中国完成募集的第二支收益型基金。
该基金投资于位于上海、青岛、武汉、长沙等物流核心枢纽的13处业已稳定运营的现代化物流基础设施,可租赁面积超80万平方米,为电商、物流以及零售行业的头部企业提供服务。
普洛斯资产中国区联席总裁赵明琪表示:“中国供应链市场非常具有成长性,即使在受疫情影响的宏观背景下,也体现了强大的韧性。同时,传统零售不断线上化,也促使电商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数字化和效率提升成为趋势,这都给市场带来新的机会。普洛斯持续看好中国的产业转型和内需市场的前景,致力于投资开发服务新经济产业的基础设施,并通过智慧化管理与碳中和等举措赋能客户的可持续发展,做客户长期的伙伴。”(来源:运联网)
密尔克卫拟增发GDR融资约16亿元,未来业务扩张有望提速
11月23日,密尔克卫发布公告,拟在取得境内外相关部门批准后发行GDR(全球存托凭证),并申请在瑞士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GDR以新增发的A股作为基础证券。本次增发A股股票数不超过1644.65万股(相当于发行前普通股总股本的10%)。
按11月22日的收盘价(约114元/股)估计,考虑发行折价后,其融资金额将达约16亿元人民币以上。
公告中称,本次发行GDR募集的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拟用于拓展海外业务,加快国际业务布局,打造全球点到点的化学品供应链交付能力,加强境内仓储及物流网络建设,以及补充营运资金及满足一般企业用途等。
东吴证券认为,融资落地后有望保障公司未来增量业务投资需求,并补充流动资金以提升业务的灵活性。据公司公告,截至9月30日,前次发行可转债募集的大部分的资金,已经投入到现有项目中(8.6亿元可转债专项资金中,还有3.4亿元未被使用)。而目前供应链业务范围广阔,扩张整合的机会较多。公司未来的物流设施扩张需重资产投资,因此也需要融资。未来资金落地之后,公司有望为未来各项扩张计划备好充足资金,补流后也能大幅增强业务的灵活性。(来源:运联网)
重卡行业逐步复苏,需求稳步增长
今年重卡销量大概率在70万辆左右,目前整个行业保有量已经900万,对应5-8年的更换周期,正常运行区间的下限应该在110万辆左右,因此今年是加速出清状态。
目前月度销量同比降幅已经大幅收窄,11月有望转正,基建刺激预期下明年销量90万辆以上,迎来增长。
根据中国重汽的最新路演纪要看:整体看支撑重卡发展的基 础没有太大变化,目前市场最差的时刻已经过去。
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来看, 1-10 月累计 57.1 万辆, 同比下降 55.6%。根据中国重汽公司三季度已披露数据,1-9 月累计实现归母净 利 3.57 亿元,是行业内盈利能力最好的企业之一。预计随着 经济的稳步发展、物流的通畅、基础建设开工率的提升,重卡行业也将逐步复苏,需求也会稳步增长。近期股价的走势,一定程度上也能反应出。(来源:今日头条)
互联网货运平台之困:司机权益保障矛盾待解,行业期待变革
近日,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对货拉拉公司进行约谈,对满帮集团、滴滴货运、快狗打车 3 家互联网道路货运平台公司进行提醒。
自货拉拉平台多因素订单规则上线后,越来越多订单面临天气、路况等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没有量化标准,使得货车司机在实际接单中或面临更高的成本,这是引发司机不满的导火索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司机感到权益受损,背后实则是货运平台利润增长乏力、经营不规范的现状。今年以来,网络货运平台正面临经营、监管的多重压力,已屡遭监管约谈提醒。
相同的企业、类似的问题,数次约谈之后仍未奏效,中间存在哪些难以调和的矛盾?多位行业观察人士分析,早已显露的“顽疾”只是行业内众多问题里的“冰山一角”,货运平台全行业实则存在深层矛盾待解。监管部门的大力关注,已然成为货运平台行业变革的“助推器”。
司机的怨言:平台成本高单价低,派单远效率低
9.6米长的货车运输重达17吨的电子产品,从广州出发到青岛卸货,路程近1900公里。此前,货车司机小余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了一段货主发单的全过程曾引发热议。
在输入以上货运信息后,货车帮货主APP给出了7450元的指导报价。然而,这一趟的成本,算上往返高速费、油费等刚性支出,就已超过一万元。也就是说,按照平台报价,司机不仅白跑一趟,还要倒贴2000多元。
此类情况在货运平台并不罕见。今年10月,货拉拉司机张伟在平台遇到一个从佛山到北京的订单,需要7.6米长的厢式货车,运5吨家具家电和20方纸箱。
这个全程约2160公里,运输时长预计达21小时20分的订单,平台给出的一口价是6455.6元。张伟坦言,“合3块钱一公里,去掉往返油费和高速费,肯定会亏本。”车友调侃他,“就当是自费去北京玩了一趟。”
除了单价低,接单效率低也是平台存在的问题之一。货拉拉司机周亮介绍,司机抢不到附近的订单,但平台却常常匹配距离更远的司机。一次,周亮做了一个实验:自己在平台下了一笔订单,又第一时间参与抢单,但依然抢单失败,“离谱的是最后抢到单的是一个距离12公里的司机。”
车货匹配效率低实则是货运行业的老问题。快递物流专家赵小敏分析,货运平台出现之后,一些行业内原本存在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善。“满帮、货拉拉、快狗打车等货运平台本质上是撮合平台,主要通过‘中间人’的模式进行经营管理,目前多是整合数据资源,能解决的问题非常有限,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物流效率提升等相关问题。”
平台的焦虑:行业“僧多粥少”,平台利润增长乏力
剖析单价低、效率低等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还是货运行业“僧多粥少”,供大于求的现状。
在货运行业跑车多年的司机俞力谈及切身感受,展示了自己抢单时的截图,“比如在货拉拉跑车久了,会感觉单越来越少,一个订单经常遇到10多个人一起抢。”
司机们的感受并不是毫无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下称“中物联”)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1—5月,在调查的货运企业中,超六成运输量下滑,超三成反映当前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需求不足。
波士顿咨询发布的《中国公路货运市场发展趋势》也预测,到2025年,将有5%的微货运经营者(管理车辆数小于10辆)和5%的零散个体被挤出市场。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二手载货车交易量为145.38万辆,从业人员呈下降趋势。当前,个体司机在社交平台上的表达,也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相关数据。
中物联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分会秘书长晏庆华分析,运力大于需求,也与上半年上游制造企业受大环境影响,订单量减少相关。“过去没有平台时,货主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联系部分司机,可选择的余地少,司机对价格有一定话语权,可以直接与货主议价。有了平台后,货主的选择变多,许多平台又是一口价订单,司机的议价空间也在缩窄。”
值得注意的是,在需求不足的现状之下,即便压低单价,网络货运平台也没赚到钱。前述货运平台中,上市企业包括快狗打车、满帮集团。财报显示,快狗打车2022年上半年增收不增利,亏损超10亿元;满帮集团2022年二季度虽同比扭亏,也仅实现0.13亿元净利润。
此外,由于扩张及补贴用户,两家公司还是“流血上市”。快狗打车招股书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公司经调整亏损净额分别为7.84亿元、3.97亿元、1.85亿元、3.11亿元。满帮集团的情况也不乐观,2019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持续亏损,总额超70亿元。
相关部门:正在起草新规范,助力行业健康发展
针对困扰行业最突出的问题,中物联发布的《2021年货车司机从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有78.8%的货车司机认为货运平台存在压低运价行为,占比接近八成;53.4%的货车司机反映货源信息与真实描述不符;44.1%的货车司机反映出现各种问题后与平台协商困难;还有38.1%的货车司机反映收费较多,存在收取运输押金、保证金、技术服务费等项目繁多,部分平台存在随意调整会费标准的情况。
行业问题频现,监管部门约谈无果,在赵小敏看来,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之一,是货运平台的商业模式出了问题。在监管部门的关注之下,未来行业商业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互联网货运平台可以借助自身数字优势,打通线上线下,挂钩实体货运企业,形成规模化的盈利能力。”
晏庆华认为,除了大环境影响下货运单量减少,货运平台企业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矛盾,还与监管的缺位相关。自2020年实施的《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暂行办法》,尚未将货拉拉、快狗打车等撮合类平台纳入管理范围。未受约束的撮合平台无需网络货运经营资质,也不与货主签订合同,只解决货主和司机之间车货匹配的问题,从中赚取差价。出现问题之后,几乎没有可依据的规范来对其进行管理。
针对此类情况,晏庆华透露,相关部门正在起草新的管理办法,其本身也已经参与到新的行业规范制定的过程中,“可以透露的是,新的规定拟有关于禁止撮合平台直接定价,禁止竞价的相关内容。”(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刘强东宣布重大决定:为德邦小哥缴齐五险一金,外包兄弟转为正式员工!
11月22日,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会*刘强东发布致京东全体兄弟们的一封信,提出要以高管降薪等多种方式提升员工待遇。
刘强东在信中特别提到,要让工作一定年限的兄弟们都能有一个温暖的、稳定的、自己的“家”。
“集团拿出100亿元人民币,为包括全体德邦兄弟们在内的所有集团基层员工设立‘住房保障基金’,我希望此举能为工作满五年以上全体员工,包括每一个快递兄弟和客服兄弟实现购房愿望。这是循环无息贷款基金,意味着未来十年,集团累积投入资金总额高达数百亿人民币!”
据了解,京东于2012年推出 “安居计划”,向符合条件的员工提供最高100万的无抵押、无担保、无利息的资金支持,用于缓解员工家庭在指定地区内购买首套房的压力。截至目前,该计划提供的资金支持累计已达到近20亿元,帮助超3000位员工实现了安居乐业的目标。
刘强东还提到,为了确保每一个京东员工都有坚强的保障,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返贫或者让家庭难以为继,
“我本人再捐款一个亿人民币,集团以及各个BGBU也会拿出一定比例的现金,大幅扩充‘员工子女救助基金’的规模,为任何一个在职的京东(包括德邦等)兄弟,哪怕你是为京东(包括德邦等)工作一天,无论是因为工伤还是非工伤,只要发生重大不幸导致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了生命,你的孩子们将由这只基金抚养最长可达22周岁,直至大学毕业!”
另外,刘强东还着重提及对于德邦现有的员工:
“不管是外包还是自有的,都是我们的兄弟,自2023年1月1日起,逐步为十几万德邦的兄弟们缴齐五险一金,确保每个德邦兄弟都能‘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为兄弟们提供基础保障。”
他表示,过去,德邦的做法虽然合规合法,而且缴纳的五险一金比例远远超过其它同类公司,但依然有很多外包员工不能像自有员工一样享受全额五险一金待遇。
“我们会按照一定条件,逐步把外包兄弟转化为德邦自己的员工!让大家更有保障!”
刘强东在邮件中表示,京东今天所有成功都离不开兄弟们的努力和坚持,在成功合并德邦之后,京东体系的员工总数已经突破了54万,相信未来京东可以为国家和社会直接带来超过100万就业岗位。(来源:京东)
国家发改委重磅发布!2022年25个国家物流枢纽名单出炉,总量已达95个
11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22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25个物流枢纽位列国家物流枢纽,至此全国国家物流枢纽已达95个。
通告指出,为认真贯彻落实*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十四五”规划《纲要》关于“推进12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决策部署,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的通知》,将天津商贸服务型等25个国家物流枢纽纳入2022年度建设名单。
其中,从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6个、中部地区7个、西部地区10个、东北地区2个;从枢纽类型看,陆港型5个、空港型3个、港口型2个、生产服务型7个、商贸服务型5个、陆上边境口岸型2个、陆港型及陆上边境口岸型合并建设1个。
此次发布的25个国家物流枢纽具有三方面显著特征:
一是枢纽协同能力增强。
有关地方按照枢纽互联成网要求,积极推进城市群物流一体化协同发展,推动枢纽设施共建共享共用,完善物流通道网络和供应链分工体系,培育有机协同的物流产业集群。例如,广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依托白云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建设亚太航空物流中心,加强与广州港口型、佛山生产服务型以及深圳空港型、港口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协同联动,积极打造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球的航空物流门户网络。
成都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立足打造全球供应链服务节点、区域有影响力的国际物流集散枢纽,强化与成都陆港型以及重庆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协作,加大要素保障资源整合力度,着力构建双核引领、多点支撑、优势互补、产业联动的协同发展体系,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
二是多式联运功能突出。
所有枢纽均具备较强的多式联运综合服务能力,除空港型枢纽外其他枢纽均具有铁路专用线或具备铁路运输能力。例如,怀化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拥有铁路口岸及10余条铁路专用线,2021年货运量350万吨,并开通至北部湾的铁海联运班列以及中老、中越等国际班列,提高物流通道网络运行效率。昆明—磨憨陆港型(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发挥铁路联运班列作用,开通运行至北部湾的集装箱班列和中老国际班列,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三是产业联动更加紧密。
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枢纽共12个,占比接近一半。相关枢纽与周边生产制造、商贸等产业高效协调、联动发展,协同推进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与产业组织体系建设。
例如,西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位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毗邻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等生产制造基地,服务对象包括华为、比亚迪、陕汽、隆基、杨森等知名制造企业,有效发挥支撑引领实体经济发展效能。蚌埠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服务周边一批中小企业产业园、工业园区和电子商务产业园,涵盖装备制造、硅基生物基新材料等重点发展产业,助力优势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决策部署,2018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在127个城市布局建设212个国家物流枢纽。2019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牵头发布四批年度建设名单,共包括95个国家物流枢纽,覆盖30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目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在“点”上,系统整合存量物流基础设施,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同质竞争,引导物流资源集聚形成规模经济效应;②在“线”上,依托枢纽打造跨区域的物流通道,完善区域内集疏运体系,提高干支物流和末端配送一体化运作水平;③在“网”上,推动建设国家物流枢纽网络,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④在“面”上,发挥枢纽资源集聚和区域辐射作用,带动制造、商贸等产业集聚,与物流融合创新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来源:罗戈网)
签约项目21个、总投资86亿元,广西举行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发展论坛暨产业链招商推介会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招商引资攻坚年”行动及重点产业链招商工作部署,推动全区商贸物流业高质量发展,11月22日,2022年广西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发展论坛暨产业链招商推介会在南宁举行。
本次活动由自治区商务厅、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财*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农村厅等部门联合主办,邀请商贸物流行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以及区内外嘉宾代表等100多人出席。
现场签约项目21个,协议投资总额86亿元,涉及汽车物流、市场建设、智慧供应链等领域,将促进我区商贸流通产业链链条延伸,推动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产业发展论坛上,自治区商务厅负责人介绍了广西商贸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来自区内外商贸物流领域专家、国际物流企业代表发表主旨演讲,主题涉及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物流产业发展趋势、广西商贸物流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等。
招商推介会上,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柳州市、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等商贸物流产业重点招商地区以及南宁中新物流园、广西民航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广西供应链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交通投资集团等重点物流企业、链主企业作招商推介。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论坛和招商推介会瞄准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商贸流通业补链延链强链,积极引进商贸流通业重大项目,促进广西现代商贸物流产业提质发展。
近年来,广西商贸物流着眼于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发展要求,以有效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为重点,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加快完善。2020年以来,全区累计推进“物流网”项目1550个,完成投资1268亿元,已初步形成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高等级航道和航空设施为骨干的交通物流网络。(来源:广西日报)